2016年8月24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旅游行业要积极融入大局,承担起历史责任,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发挥好旅游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应有作用。” 本报记者 徐蔚冰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乡村旅游呈爆发式发展。据调查,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居民周末出游80%以上选择乡村旅游,主要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 而在日前举办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自2015年召开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以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势头良好,成效显著,潜力巨大,大有作为,可以说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了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设立了111个扶贫观测点,涉及25个省、区、市,建立了旅游扶贫动态跟踪观测机制,旨在提高旅游扶贫精准度和持续力。2015年观测数据表明,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其以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为主要途径、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比如在国家扶贫重点县河北省涞水县,当地政府部门对每个经营农家院的贫困户给予1万—5万元财政补贴,发展旅游商品手工制作的贫困户给予3000元财政补贴;金融部门对发展农家乐、特色采摘的贫困户给予3万—5万元贴息金融贷款,县政府全额贴息3年。 按照贫困村观测点2015年度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0.5%测算,2015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口达约264万,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的18.3%。从观测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 该报告还分析认为,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建档立卡扶贫村占扶贫村总数的60%,而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份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减少到5575万,减少1442万人,扶贫试点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0.5%,据此,全国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口达约264万,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约18.3%。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已带动约10%的贫困人口脱贫。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游客量年均将增长15%,到2020年达到40亿人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达到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致富。到“十三五”末,累计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的17%。 不过,该报告同时显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府管理不协调、政策支持明显滞后、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人力资源匮乏等五大问题。在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政策建议上,报告提出应该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模式,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加大投入,增加政策供给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指导,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持等四条建议。 对此,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先扶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需求。据悉,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已完成两期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来自陕西、青海、安徽、宁夏、黑龙江、吉林、甘肃的60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参加了培训。 据悉,年内还将有21个省、1065个村参加培训。下一步,国家旅游局将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支持力度,使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扶贫主力军,使村官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明白人和领路人。此外,为提升乡村旅游消费,带动农副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旅游局拟选择1万个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部分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推动自驾车后备厢装满农副产品回城。 “此外,对旅游扶贫效果好的景区,在申报5A级评定时可适当加分。”该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修订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已经增加了扶贫内容。 另据介绍,国家旅游局还将实施“万企万村”结对帮扶工程,即组织动员全国1万家大型旅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院系和规划机构对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力争2016年通过旅游行业 “万企万村”结对帮扶解决80万到100万贫困人口就业。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其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到:“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旅游行业要积极融入大局,承担起历史责任,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发挥好旅游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应有作用。” 可以预见,乡村旅游日益火爆,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的出台,正引领着乡村旅游日益火爆,也为贫困人口搭建起了一条旅游脱贫之路,让他们得以融入旅游经营、分享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